快捷搜索:  

生鲜电商2024:先活下来,再说增加

"生鲜电商2024:先活下来,再说增加,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文笔优秀,让人容易理解。 " 账号设置我的关注我的收藏申请的报道退出登录登录搜索36氪Auto数字时氪将来消费智能涌现将来城市启动Power on36氪出海36氪研究院潮生TIDE36氪企服点评36氪财经(Finance)职场bonus36碳后浪研究所暗涌Waves硬氪媒体品牌企业号企服点评36Kr研究院36Kr创新咨询企业服务核心服务城市之窗行政部门服务创投发布LP源计划VClubVClub投资机构库投资机构职位推介投资人认证投资人服务寻求报道36氪Pro创投氪堂企业入驻创业者服务创投平台 首页快讯资讯推荐财经(Finance)科技(Technology)创新城市最新创投汽车(Car)企服专精特新直播视频专题活动搜索寻求报道我要入驻城市合作生鲜电商2024:先活下来,再谈增长刺猬公社·2024-03-14 09:25关注断臂求生的叮咚买菜,敲响了生鲜电商的警钟

高投入、高耗损、低价战......2023年,整个生鲜电商行业暗藏地雷,大厂折戟,小厂湮灭。高压之下,叮咚买菜依靠连续撤城、关停站点等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来应对市场与内部的挑战。

从结果(Result)上看,叮咚买菜靠断臂求生,获得了一场“惨烈的胜利”。

2024年2月29日,叮咚买菜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这家成立7年,上市2年,亏损4年的生鲜电商公司,终于首次达成Non- GAAP(非公认会计准则)标准下的全年盈利。

拉锯战中,叮咚买菜顶着“前置仓伪命题”的质疑声,迎来了暂时的喘息空间:“早些时候,因为宏观环境的调整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公众对叮咚买菜有生死存亡的质疑和担心,但今年(This Year)的成绩说明,我们(We)已经渐渐的生存下来了。”在叮咚买菜业绩会上,其管理层这样答复。

“生存下来”,听上去很简单的四个字,在生鲜电商举步维艰的2024年,显得尤为珍贵。

业务断臂,业绩回血

时间倒回6年前,在投资市场火热的2018年,叮咚买菜也曾是当年的明星(Star)产品。

作为一款自营生鲜平台,主打前置仓生鲜电商模式的叮咚买菜,在2018年先后完成6轮融资,一度拥有前置仓550个,并于2021年在纽交所上市。此时,距离叮咚买菜成立仅仅过去四年。

风光的履历之下,是叮咚买菜连续四年亏损接近百亿的现实:2019年到2022年,叮咚买菜分别净亏损18.7亿元、31.8亿元、64.3亿元和8.07亿元。

2024年2月29日,叮咚买菜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并召开线上业绩会。考虑到2022年底疫情结束之后,线上消费刚需减少,伴随盒马、美团买菜等同行业务的竞争加剧,叮咚买菜这一财年的数据,很可能决定着它将来在牌桌上的去留。

2023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总营收49.93亿元,较2022年同期62.01亿元相比下滑19.5%。从全年数据来看,其2023年199.71亿元的营收,和2022全年242.21亿元的营收同比下滑了17.55%。

伴随营收下滑,叮咚买菜也在持续缩减成本费用。

市场体量与业务规模的缩减的结果(Result)就是营业支出的下降。2023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的总运营成本和支出约为50.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61.55亿元下降了18.3%。其中,除销售营销开支成本较上年略有增长外,商品销售、履约、产品研发费用都呈下降趋势。2023全年,叮咚买菜的营业支出总计61.95亿元,相对于其2021年104.15亿元下降了40.52%。

这一切始自2年前创始人梁昌霖的战略调整——2021年6月,梁昌霖在上市敲钟时表示,盈利并非当下目标,公司要追求更大的市场规模。

可风云突变的资本和消费市场很快让目标落空。于是梁昌霖将公司的战略重点从“规模优先”调整为“效率优先”,放下野心勃勃的前置仓版图,从零散的二三线城市退回到华东市场,开始了降本增效之路。

2022年,叮咚买菜开始撤销多城市的站点;到了2023年5月,它直接关停西南地区的业务和100多个站点;最近的2024年1月30日,其还陆续撤掉了位于广深地区的38个站点。

削减成本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叮咚买菜的亏损。发展战略调整至今,叮咚买菜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净亏损为438.8万元。季度Non—GAAP净利润为1630万元,净利润率为0.3%,连续五个季度达成了盈利;2023年全年Non- GAAP净利润为4540万元,达成首次年度盈利。

业内将这次公布的数据解读为叮咚买菜“活过来了”——也许,前置仓买菜的模式是行得通的。

在生鲜电商市场的淘汰赛中,叮咚买菜通过降本增效达成的盈利属实不易。但以收缩业务换来的盈利能持续多久?面对激烈竞争,叮咚买菜还能做些什么?

叮咚买菜,摸着每日优鲜过河

一直以来,生鲜电商都是一门需要重金投入、高成本、高耗损、低毛利的苦生意。2014年,每日优鲜吃下第一只螃蟹,在生鲜赛道上首创前置仓模式。它将仓库建在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目的是为了达成极速达的生鲜服务。

这没有改变生鲜电商本身的发展难点 ,还意味着仓库租金、人力、配送等更高额的履约成本——无论如何,生鲜电商前置仓看起来都是更苦,更重,更“一厢情愿”的生意。

但在彼时,尚无对手的每日优鲜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先后拿到百亿元融资,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IPO市值一度达到32亿美元。巅峰时期,每日优鲜在全国拥有5000个前置仓。

手握高额融资的每日优鲜,在那些年一直贯彻以高补贴和优惠吸引消费者的逻辑,用户时常能领到满39减15的大额优惠券。他们(They)希望(Hope)通过贴钱来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者习惯。在每日优鲜风光烧钱的同时,前置仓模式被逐渐跑通,叮咚买菜也跟了上来。

2019下半年,叮咚买菜的上海日单量、履约效率和复购率反超每日优鲜,一向习惯用钱解决市场与对手的每日优鲜,却过早挥霍尽了资本的馈赠,在这时开始出现现金流压力。

2020年,原本增长乏力的生鲜电商迎来又一次转机。这年,不仅是前置仓模式,社区团购等业态也备受资本青睐。京东的小美优选、滴滴的橙心优选、国美的美+生鲜、拼多多的多多买菜等先后上线。本该加一把柴的每日优鲜,却在这时捉襟见肘。

几番尝试后。最终,它还是倒在了自己惯有的烧钱怪圈中:在多轮的补贴活动后,它没能养成出真正吸引消费者的特质,补贴一停,单量立刻下滑。

公司开始裁员,给供应商的结款周期越来越长,这场资本共同塑造出的幻影泡沫最终在2022年7月破灭。当年说“生鲜零售就是撅着屁股捡钢镚,要敬畏每一分钱”的每日优鲜,在一片哗然中有些狼狈。

这样的命运在许多生鲜电商身上重演,叮咚买菜也同样涉过扩张与亏损的深渊,趔趄上岸。人们纷纷议论:“下一个,也许就轮到叮咚买菜了。”没有前人继续领跑,只能复盘那些暗淡的终局,找到生存下去的办法。手握命运预言的叮咚买菜,从2022年开始积极应变,调整运营策略。

从财报数据和新闻(News)动向中都可辨出,叮咚买菜最先做的是收敛野心,陆续裁撤多地业务,提升效率。这不仅仅是出于缩减成本的考量,也是面对社区团购全面开花的以退为进:

社区团购可以满足消费者不那么急需的、多品类、低价的消费需求,这和生活(Life)节奏较慢、对价格更敏感的三四线消费者更加契合;前置仓模式在一二线城市更有优势——这些消费者生活(Life)节奏快,来不及去逛菜市场,消费能力较强,对价格不敏感,也已经形成线上订购的习惯。

经历两年裁撤,目前(Currently),叮咚买菜在全国25个城市开通服务,尤其集中在华东地区。这和目前(Currently)业内普遍的看法相契合——“想要做好前置仓,需要提升订单密度,做高客单价。”以行业黑马朴朴买菜为例,其至今只在7座城市运营,其中在福州市场的渗透率超过70%,日均订单量远超同行,业绩傲人。

以守为攻的思路是正确的。

从财报数据来看,叮咚买菜华东市场2023年的GMV确实达成了年复合10%的增长、江浙地区GMV和订单量都有同比8%以上的增长。和该地区业绩同步增长的,还有叮咚买菜在2023全年的客单价已达72.1元,相比2021年增长23%。数据间,业务增长的希望(Hope)在闪烁。

除了裁撤业务,叮咚买菜还在品牌和商品上集思广益——它正在从一家专注生鲜的电商转型为食品公司,拓展预制菜和自有品牌商品。

2022年,叮咚买菜就成立了预制菜事业部作为公司一级部门。在2023年四季度,叮咚买菜以预制菜为主的自有品牌产品首次超过了总GMV的20%,预制菜、猪肉、豆制品三个品类全年整体的GMV渗透率超过50%,其中,非生鲜自有品牌产品占非生鲜总GMV的34.3%,较2022年同期增长7.7%。

在叮咚买菜众预制菜自有品牌里,最有代表性的“蔡长青”全年GMV达到8.4亿元,同比增长43%;米面制品自有品牌“良芯匠人”的月均复购率接近四成。

踩着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走到今天(Today),叮咚买菜没有再效仿烧钱换增长的思路,而是靠着降本增效、拓展商品品类的路径,撑出了一些利润空间。

创始人梁昌霖曾在采访中说,要放掉薅羊毛的用户,找到真正对生活(Life)品质有追求的那些人,用好商品达成复购,相信消费升级。

不过,考虑到叮咚买菜以收缩换利润,还面临生鲜电商共同涌入自有品牌、预制菜的市场环境,其商品力是否能带来长足的效益,还要画一个未完待续的问号。

短期降本有效,长期则需要拿出新的增长点

2023年,多家生鲜电商与线下零售商超的动作频繁。

京东在首都重启生鲜前置仓电商,为京东生鲜、京东到家提供生鲜物流;

阿里则将定位社区电商的淘菜菜与即时零售淘鲜达合并,升级为淘宝买菜,并在淘宝APP首页上线入口,将电商流量引向生鲜与即时零售领域;

美团买菜在华东地区持续拓城,入驻苏州、杭州等地,并将买菜业务改名小象超市,提出“不止买菜”的口号,从生鲜转型超市零售,大力发展自有品类。

巨头带着流量入场,业务席卷大小城市,特别是进驻苏杭的美团,对刚在华东地区取得一定业绩的叮咚买菜来说,威胁日益严峻。

除平台动向外,盒马也展开折扣化变革,和山姆在自有品类、价格上争夺消费者;物美、永辉、大润发等具有丰富SKU和成熟供应链的线下零售商超也正努力(Effort)跟上即时零售的趋势,敞开线上入口。

生鲜电商正在向更全品类、更具时效、更具独特性的道路上发展,叮咚买菜的对手越来越多,这不再是一场通过缩减成本就可以获胜的比赛。

放眼望去,叮咚买菜因其前置仓有限,无法凑齐足够的SKU来打“全品类”牌,这也并非叮咚买菜最擅长的赛道。

不过适当地拓展品类,可以提升客单价、摊薄订单成本,提高利润率,弥补它在生鲜品类上的耗损—— 这就要求它能拿出和山姆、盒马的麻薯、瑞士卷、烤鸡等相匹敌的经典产品,在市场上打出差异。

这之后,如果依然坚持做前置仓模式来确保消费者的即时体验,就更考验其本身的数字化管理能力——是否能根据消费者数据来灵活选择产品,管理生鲜与非生鲜品类的库存占比,提升货品周转率,降低库存积压、滞销导致的的耗损风险,以此来进一步拉升利润。

如此看来,自有品牌和预制菜、似乎能给叮咚买菜的将来带去很多想象空间。只不过,在各家都精心打磨自己产品、预制菜赛道开始起飞时,叮咚买菜还需要给消费者一些只在这里留下来的理由。

生活(Life)在一线城市的 小蔚 常在7鲜、盒马、美团买菜与叮咚买菜之间跳转消费。作为叮咚买菜前置仓模式的目标用户,在叮咚买菜上,她最常买的不是菜,而是日常鲜花:“叮咚的花相对来说起送价较低,品质更好,更便宜。”但在其他品类消费上,她对平台的选择就随意很多。

这是生鲜电商消费场景的一个切片 ,也对叮咚买菜的将来发展提出了挑战:

在乱花迷人眼的生鲜品类、价格、平台入口中,如何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化、品牌化?如何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无可替代的优质商品?又如何在低价心智之外,帮助消费者在日积月累的复购中,逐步建立对品牌、平台的忠诚度?

又可能者,生鲜商品的消费者,真的存在对平台和品牌的忠诚度吗?

无论如何,“生存下来”是一个不错的新开局。守住自己的阵地,不再盲目扩张,告别“大而亏”,化身“小而美”,在大厂的夹击下,至少是个不坏的结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徐嘉,编辑:陈梅希‍‍‍,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刺猬公社特邀作者2收  藏+10评  论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微  博沉浸阅读返回顶部参与评论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登录后参与讨论(Discuss)提交评论0/1000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Temu太凶猛, 亚马逊又出新规,挟着卖家卷低价TikTok Shop美区开年进击,商家却难掩焦虑?SHEIN、TEMU左右夹击,亚马逊也被逼“下沉”电商渗透率仅5%左右,祖国资本卷入东南亚线下商超亚马逊的上进心,祖国“出海四小龙”给的“米国拼多多”Wish做错了什么?38大促,暗潮汹涌过山车120天,TikTok印尼卖家惊情实录速卖通打响“半托管”,被强制预约的中小卖家“炸”了最新文章推荐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华为系团队以AI大模型改造用工模式|硬氪首发一个数据分析师的自述:戏说数据建模3NF半年后再获2亿元A2轮融资,「篆芯半导体」瞄准AI计算网站市场|硬氪首发2024年2月江苏新三板企业市值TOP100:32家企业冲击北交所工信部等十八部门开展“一起益企”行动 助力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宁王进京,要和小米“强强联合” ?| 焦点分析腾讯网易西山居「发癫式」商战背后,是行业深深的流量焦虑2024 考研人数首降,为何考研我国线不降反升?鲍哲南最新研究登上Nature,更小更快,灵敏度超人类指尖,可点亮电脑(Computer)显示器,用于脑机接口退休还拿不到养老金,南朝鲜老人慌了刺猬公社特邀作者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新媒体

发表文章1091篇最近内容生鲜电商2024:先活下来,再谈增长34分钟前企二代接班,从捧红自己开始昨天(Yesterday)国产大模型落地,等一个“Sora时刻”2024-03-12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下一篇整家定制业务拉开了2024年的攻势

整家模式的看好及持续发力

36分钟前

热门标签广州科学城发那科色轮竞争法蓝宙海带跨境又一春11处特工皇妃大风刮过奢侈品管理专业小城镇长三角城市群公共服务设施区域经济(Economy)学京津冀城市群澳大利亚旅游(Travel)石川合肥链家龙腾公关专员火鸡面马飞次日达蕉岭吴清平七维科技(Technology)触不可及两只老虎宠爱死亡搁浅关于36氪城市合作寻求报道我要入驻投资者关系商务合作关于我们(We)联系我们(We)加入我们(We)网站谣言信息举报入口热门推荐热门资讯热门产品文章标签快讯标签合作伙伴阿里云火山引擎高德个推星球日报(Daily)鲸准氪空间富途牛牛企服点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领氪36氪APP下载iOS Android36氪本站由 阿里云 提供计算与安危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护举报电话:010-89650707 举报邮箱:jubao@36kr.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2011~2024 首都多氪信息科技(Technology)有限公司 | 京ICP备12031756号-6 | 京ICP证15014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99号意见反馈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将来36氪鲸准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Technology)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生鲜电商2024:先活下来,再谈增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970) 踩(97) 阅读数(7232)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